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6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财政金融   466篇
工业经济   128篇
计划管理   809篇
经济学   1429篇
综合类   1683篇
运输经济   61篇
旅游经济   138篇
贸易经济   781篇
农业经济   1530篇
经济概况   167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808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振兴等优惠性政策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以及农村扶贫等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然而随着疫情短期的冲击,游客量的减少使得乡村旅游业陷入谷底.通过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市场分析,对乡村旅游业抓住精准的目标群体消费者作出总结,并对乡村旅游业迎接高质量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2.
胡强 《价值工程》2021,40(2):143-145
当前我国已经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现脱贫攻坚,电力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网改造工程的接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农网改造工程的特殊性又使得接地质量的判断变得不好把握,本文从农网改造工程接地质量现状、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布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地理联系率探析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配合度。采用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4种类型,农事体验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3.46%,乡村文化类所占比重最低为2.30%。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4种乡村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都呈现集中分布, 4种类型的景点与人口和经济的配合度较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外,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仅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不同经济区相关系数差异较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既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拓展乡村旅游类型,提高乡村文化类景点的数量和比重,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不同经济区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新乐市农民在宅基地权力认知及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探究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文章受制度功能可信度理论启发,以河北省新乐市14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探究农民对宅基地相关权利认知情况,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农民宅基地认知的因素。[结果]调研地自发宅基地流转市场已形成,宅基地制度功能处于社会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转变的过渡阶段; 农民对宅基地所有权认知不明晰,但并不影响宅基地市场建立; 在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更关注相互之间信任、村委会保留的记录、流转中形成的“事实产权”; 农民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口数是影响权利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依据制度功能可信度理论充分考虑宅基地制度在现阶段的功能变化,因地制宜; 政府应关注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 应对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形成的事实产权逐渐正式化; 应制定年轻人就业帮扶和年长者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避免宅基地流转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星财华 《价值工程》2014,(20):311-313
本文介绍了以1:2000正射影像图为基础的长寿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根据实地情况,对调查确权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相关问题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6.
靳雪梅 《价值工程》2014,33(33):36-37
本文就阳泉地区农村电网各营业站点的电力专用通信网建设问题进行讨论,阐述了利用VOIP模式和传统PDH+PCM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阳泉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7.
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要求,科学设计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乡村旅游扶贫绩效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对旅游扶贫绩效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科学全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提供理论参考,丰富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78.
估计和预测城市居民收入变化对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城市家庭消费部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估计了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家庭三类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建立了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识别城市家庭能耗碳排放增长和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储蓄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增加会抑制家庭燃气碳排放的产生,但对于城市家庭用电碳排放和城市家庭采暖碳排放,则表现出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79.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铁鑫 《科技和产业》2019,19(7):123-126
高校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都意义重大。高校可以从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和培养乡村振兴专门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改革招生和就业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等途径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an overlap term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verall Gini coefficient and estimates China’s Gini ratios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ies. A decomposition of the Chinese Gini coefficient for 1978–2010 reveals that the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income inequalities is the income dispar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inhabitants.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this income inequal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employ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urbanisation and rural-to-urban average income on nationwide income ine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urbanisation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decreasing China’s income disparity. Drawing 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with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